背景
6月11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被“北京藍”華麗麗得刷屏、霸屏,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兒!地面上隨處可見舉著手機、扛著單反相機拍照的人群。
聲音
北京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APEC藍會永駐,奧林匹克藍也會到來。”
現狀
北京、河北、天津...紛紛出臺政策,調整產業結構,下大力氣整治污染。而杭州近日也提出污染整治工程,重現“西湖藍”。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今,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會逐漸提高,從飲食、穿著,到出行、居住,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民眾生活必需品——建筑,它的地位更是重中之重。誰能更快掌握未來建筑節能技術,誰將掌握未來建筑業市場主動權!說得實際點,哪個企業能讓建筑更綠色更節能,誰獲得工程承包權的機會將更大!
建筑網綜合整理:未來建筑十大核心節能技術
十大核心節能技術
1、地源熱泵系統
采用的是清潔、可再生的地源熱泵技術,地源熱泵系統。分布在建筑地表下,利用地下淺層熱量的閉路循環,完成土壤源熱置換,為室內輻射冷暖系統提供低成本、清潔、環保、可再生得能源供應。
2、天棚/地板柔和輻射冷暖系統
目前的采暖方式:地板輻射采暖,以整個地面為散熱器,通過地板輻射層中的熱媒,均勻加熱整個地面,“溫足而涼頂”,腳下溫暖適合人體溫感需求。溫度均衡,散熱均勻,不易產生浮塵,無噪聲,衛生環保;
樓板低溫輻射制冷技術,被公認為目前世界上的溫度調節系統之一。整個系統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且具有效率高、溫度均勻,不占用室內空間,無風無氣流感,全年365天運行,無噪音,并且根據室內溫度調節供水溫度,使室內恒溫,常年四季如春。
3、全置換式空氣調節系統
利用采集自灰塵不易到達的百米以上高空的清潔空氣,經新風機組進行除塵、過濾、加濕/除濕、加溫/降溫,以每秒0.3米的無風感低速,從房間底部送排風口不間斷進行室內空氣全置換。杜絕新鮮空氣、污濁廢氣交叉污染,既節能又保證室內空氣品質的要求,每一縷空氣,每一次氣息都順應養生軌跡,與自然融合,帶來恒濕恒氧的健康人居環境。
4、全天候熱水供應系統
全天候24小時即開即熱生活熱水,采用熱水支管循環將熱水循環管道延伸至住戶用水房間,縮短熱水與用水點的距離,減少放水時間,達到即開即熱的效果,并且出水溫度維持在40℃-45℃,隨心所欲觸摸溫暖,奢享星級服務體驗。
5、智能化管理系統
三網合一:將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整合統一,打破行業壟斷,上網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業務辦理速度更快。
一鍵關燈:出門時可一鍵關燈,不用返回各個房間,給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打造人性化體驗。
安防系統:獨立物業管理,閉路監控系統、周界安防、巡更系統、門禁系統、車庫管理系統、每戶設彩色可視對講,保障安全的居住環境,全智能化安防,全心全意為傳世家業庇佑。
6、電動外遮陽系統
采用絕熱電動外遮陽卷簾,使用優良品質和高耐用性的多功能卷簾簾片,多孔卷簾板,設置隱藏式外遮陽,可以根據個人需求自由調節室內光線,隨心所欲控制室外光線的射入量,調節室內明暗度,可完全斷絕夏季刺眼可見光和紫外線輻射,創造舒適的睡眠或獨享環境。不使用時隱藏在墻體里,起到美觀的作用,同時具有防盜與私密、保溫節能、降噪、阻擋惡劣天氣等功能特性。
7、高性能外窗系統
外窗玻璃可以反射95%以上的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可以在室內安全的享受溫暖的陽光,防風性和透光性俱佳,只允許日光攜帶的有效熱能進入室內,阻擋室內的熱量和冷量發散到室外,提高居住舒適度,更能阻隔室外噪音,營造低分貝適靜空間,保護家人健康。
8、同層墻排水系統
墻排式連接排水方式,指衛生器具的排水管不穿透層間樓板,而是在同一層與排水管相連,使污水及廢棄物降低排水噪音,安靜的進入主排污立管,保持室內靜謐。同時在需要疏通清理時,在本層套內就可方便的解決維修的排水方式。并且衛生間裝修簡單更美觀,無需再做吊頂來遮擋外露的管道,減少裝修成本,后期清潔打掃更簡單。
9、強化外墻外保溫系統
打破傳統外墻結構,集節能、保溫、隔音、裝飾效果于一體的新一代高性能強化外墻外保溫系統,整個保溫層經防水、抗裂、抗老化處理后,與建筑同壽命。有效的降低了室內冷熱損失,并且室外溫度的波動與變化對室內溫度幾乎沒有影響,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10、雨水利用系統
通過整體雨水規劃、收集清潔雨水,進行處理再回收利用,可用補充景觀湖湖水,并用于綠化灌溉、沖洗馬路等。既節約了水資源,同時減少了物業的運營成本和業主的生活成本。
未來十大炫酷建筑技術
Top 1 CO2建筑
鮑魚的硬殼啟發了MIT的研究人員把鮑魚用來礦化CO2建筑自身外殼的酶分離出來。某一天我們或許可以利用CO2來生產碳磚。
一組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利用轉基因酵母將CO2氣體轉化為了固體碳基建筑材料。
像哈佛大學的“白蟻”團隊一樣,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受到了自然的啟發,不過這次是鮑魚。和其他甲殼類動物一樣,鮑魚能把海水中得二氧化碳和礦物質轉化為碳酸鈣來構建他們的堅硬如巖石的貝殼。研究人員分離出鮑魚用于礦化二氧化碳的酶,并用它改造了一批酵母菌生產。滿滿一燒杯的轉基因酵母可以利用只有1磅(0.5公斤)的CO2產生出2磅(1公斤)的固體碳酸鹽。想象它們能利用300億噸的二氧化碳生產出多少碳磚!
Top 2 智能公路
如果我們發明出可以給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的道路,那我們就不再需要鋪滿太陽能電池板的汽車了。
Top 3 3D打印建筑
房子都能打印了,還有什么不可能?
Top 4 機器人群體建筑
2014年在芝加哥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會議上哈佛大學人工智能學術研究員 Kirstin Petersen 演示了受白蟻啟發而開發的機器人。
想象一下這樣的應用場景:成群的機器人沿著淹沒海岸線建造堤壩墻;成千上萬的微型機器人在火星上建造出空間站,或者深海底天然氣管道被海里成群游蕩的機器人組裝完成。類似的嘗試是用一群自主飛行機器人用來構建一個巧妙起伏的磚塔。
Top 5 溫控反應瓷磚
由于桌子具有溫度控制表面,當熱的東西放在桌子上面時,桌面就會變色。
Top 6 氣凝膠隔熱材料
放在櫻花上的氣凝膠碳海綿,它比氦氣還輕,卻可以吸收自重250-900倍的油。
Top 7 透水混凝土
較大顆粒和缺砂透水瀝青 (如圖所示)產生很多相互聯通的空隙,允許水通過地表,可以減少雨水徑流。
Top 8 透明鋁材
透明鋁材可以需要更小的內部支撐來建造高聳的玻璃幕墻摩天大樓。
Top 9 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具有比地球上其它任何材料都高的比強度,可以拉伸超過厚度的一百萬倍。
Top10 自修復混凝土
如果混凝土可以自我修復,市政將節省很大開支